不銹鋼的英文名稱為“stainless steel”,其實叫“不銹鋼”并不確切,因為在某些場合下,某些不銹鋼還是會發(fā)生銹蝕的。由此看來,稱為“不易生銹鋼”倒是更為確切。
不銹鋼之所以具有優(yōu)越的耐腐蝕性,是因為在鋼表面有一層Cr的氧化薄膜(一般稱為鈍化薄膜),這層鈍化薄膜使鋼與外界隔開,起到了保護作用,避免了鋼的進一步腐蝕。當使用環(huán)境變更或是鈍化膜被破壞時,其耐腐蝕性能也就不存在了。
在我國國家標準GB/T 20878-2007中,將不銹鋼定義為:以不銹、耐蝕為主要特性,且含鉻量至少為10.5%,碳含量最大不超過1.2%的鋼。
在AISI、ASTM等美國標準中,則是將鉻含量在10.5%以上的鐵合金定義為不銹鋼。
1988年1月,國際統(tǒng)一規(guī)定并定義含碳在1.2%以下,含鉻在10.5%以上的鋼為不銹鋼。但是作為不銹鋼還要求其含鐵以外的合金元素總計不超過50%。
當在鐵內(nèi)添加鉻時,就可以使其耐腐蝕性以及耐熱性得到顯著的提高。不同的使用情況,對不銹鋼的耐腐蝕性有不同的指標要求,依據(jù)不銹鋼的耐腐蝕性,又進一步將其分為兩大類-不銹鋼和耐酸鋼。不銹鋼與耐酸鋼在合金化程度上有很大差別,因而在性能上也有較大的差別。不銹鋼雖然具有不銹性,但不一定耐酸;而耐酸鋼一般都具有不銹性。不銹鋼是不銹鋼和耐酸鋼的簡稱或統(tǒng)稱。
①. 不銹鋼:是指在大氣及弱腐蝕介質(zhì)中耐蝕的鋼。規(guī)定凡是腐蝕速度小于0.01mm/a的,就認為是“完全耐蝕”;腐蝕速度小于0.1mm/a的,就認為是“耐蝕”的。
②. 耐酸鋼:是指在各種強烈腐蝕介質(zhì)中能耐蝕的鋼。凡是腐蝕速度小于0.1mm/a的,就認為是“完全耐蝕”;腐蝕速度小于1.0mm/a的,就認為是“耐蝕”的。